发布时间:2025-02-22 10:32:41    次浏览
那些新鲜如昔的味道,穿越时光而至,仿佛还在我的舌尖上回旋,在与我的味蕾舞蹈。那样的美味啊……像带着魔力,转眼这许多年过去,还是让我一样为之着迷!灰粽,外婆的灰粽,就有着这样的味道。每年粽叶飘香的时节,外婆就提前忙开了。把荞杆买回来烧成灰,另外还要准备染饭花、青蒿枝尖、绞子果(番石榴)叶、甜竹叶、火腿、花生、豆沙、草果、香香的糯米和长长的粽叶。准备这些东西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穿梭往来于市场自不必说,就连到邻居家去讨点绞子果叶,也蛮有趣!因为伴随而来的,是在邻居家院落里充满惊喜的彼此寒暄,而象我这样的馋鬼,往往还能借机收获很多的零食,塞满口袋。不过,更有趣的,当数外婆利用周末带全家人到山上去采甜竹的叶子和染饭花的事啦!这,根本不只是摘一点点花和叶那样简单的事,而是一次充满了欢乐的野餐!等我在灌木丛间跑够了,尝够了不甚熟的野果果,采够了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大家吃了饭,在草地上躺够了,聊够了天,也看够了晴空上的飞鸟与蓝天上的云卷云舒后,才会去挑选花穗最饱满最浓香的染饭花,顺便在下山的途中采摘甜竹叶,回家的途中到河边小憩时,外婆和妈妈去摘青蒿枝叶,爸爸带我到小河里清浅处玩水捞石子……端午节前两天的中午饭后,所有的原料必已备齐。接下来的情形,庄重美好。我坐在院子的泥地上,帮着外婆,把各种刚用家里那口井中汲出的水清洗干净的枝叶分层放在大大平平的簸箕中央,簸箕下面已经放好了桶或盆。枝叶的堆放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最下面是甜竹叶,之上是绞子果叶,然后是青蒿,最上面均匀撒上荞杆灰。在厨房里,爸爸会把火烧得很旺,妈妈会在井水烧开后,投入染饭花熬煮。等染饭花的香味和颜色都出来以后,妈妈会把连烫水带花舀到已经洗得很干净没有半点油星的菜盆里,趁热端出来给外婆。然后,我们都围在簸箕旁,静静等外婆来做接下来的工作。她会把烫水和花一起慢慢浇淋在灰叶堆上,口中念着祝祷,大意无非就是避毒虫啊、求平安啊、得清吉啊之类的。等这个步骤结束后一会,我总第一个迫不及待扔掉那些已经完成了使命的叶堆,揭掉簸箕,去看之下的桶或盆里已经盛满的灰水,它虽浑浊却芳香扑鼻。当然,看着这样浑的水,任谁也知道它还不能立刻派上用场。灰水会被留置一天,反复澄清。 往往端午前一天,外婆就开始包灰粽了。她会把粽叶洗净用清水泡上,将火腿切成大小均匀的肉丁,用温水泡开干的花生仁,把草果放入锅内干炒好舂成细草果粉。这时,最重要的灰水隆重登场,糯米淘洗干净后,会被倒入灰水里浸泡四十分钟。这短短的四十分钟,会让糯米的颜色变成嫩嫩的黄色,也会让它在煮的时候更容易变软、更香,而且熟后摆几天,依然喷香不变味!灰水,让我们的粽子变得更吸引人!接下来,将灰水滤出三分之二,泡过的糯米要分成两份,把草果面、花生、盐巴、火腿肉丁放到其中一份糯米里拌匀。外婆从清水里捞出两片长粽叶,围出尖角,将糯米填入尖角,压实,绕粽叶,继续填入更多的一点点糯米,直到粽子的这个尖角很修长,很匀称,才开始填进更多的米粒,裹好粽叶,包成完整的粽子,最后用五色线捆住。于是,一个漂亮的高脚粽就静静躺到了盆底。当然,外婆也不会忘记,除了咸粽,我也爱吃甜粽,她会把白糖、大枣、花生拌入另外一份糯米里,包的时候填入豆沙,做成甜味的高脚粽。 外婆永远是极认真来做灰粽的。她甚至会把灰粽包成大小不等的规格!大的拳头大,小的,只比大拇指大一点!然后把它们从大到小连成一串串,再下锅。两个一样大小的,她说是双胞粽,三个的她说是合家粽,四个的是四喜粽,五个的是五福粽……最多的当然只做一串,有九个,她说这是天粽,可不能随便送出去给别人!等我放学回家,煮了好几个小时的高脚粽,已经清香弥漫!站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我都嗅得到那极其让人享受的香味!当我迫不及待把书包甩在一边,下手去抓外婆捞出的熟粽时,外婆总会提醒我“最中间!最中间!”我和她相视一笑,然后抓起最中间的那个,拉出的,当然,肯定是最长的那一串!每年,当这同样的情形发生时,外婆总会摸摸我的脸,说抓到最好最长的粽串,我以后就会快长快大,会变漂亮,会有最多的幸福……我嘿嘿笑着,手里的剪刀已剪开了五彩线。我甚至来不及细细端详那已经变成姜黄色的米粒,就拉开粽叶张嘴咬下去了。粽子入口的那一秒钟,齿颊间瞬间充满了香糯与嫩滑,满足与欢愉,还有……感动……当端午正式到的那一天,我们早已吃上粽子啦,同学们还会带自家的粽子到学校去比选粽魁,有意思!于是从小我就断定自己是爱吃粽子的。可是当现在吃粽子变得简单到只用到超市一买,锅里一煮的时候,我哪年端午能吃完两个粽子,算我那年是厉害到家了! 多年过去,我既没能出落得像外婆想象的那样高挑漂亮,也没能拥有最多的幸福,可是她年年在端午说的话好像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外婆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去了西双版纳舅舅家后,意外摔断了腿,再没有回来长住过,我也就再没吃过她做的灰粽。而后,她永远走了,灰粽自此消失在我的世界里。可是,可是,灰粽的味道一直存活在我少时的记忆中,每年一到端午,它的馨香就会缠绕住我,它的味道就会出现在我的唇齿间……于是,我终于明白,灰粽的美味,已经绝不仅仅只是食物的味道了,它还揉进了光阴的味道、强烈的地域认同感以及外婆那恬淡的笑容!